找到相关内容347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五根、五力、、八圣道 。为了使正法久住,必须有人传递下去,由于传法者有凡圣之别,因而有“持教法者”与“持证法者”的不同 ,前论说:   持教法者,谓读诵、解说素怛缆等。持证法者,谓能修证无漏圣道...无漏圣道 ,也就是说,要证得无漏的五根、五力、、八圣道等菩提分法。至于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四念住、四正 断、四神足是否归属在正法之内?前论说:   念住、正断、神足皆亦摄在此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745912.html
  • 当代阿罗汉马哈西尊者传记

    四念处也同时在开展平衡开展时,能消除各种疾病,梭巴纳比丘身心清净的状况是开展的(止观)功能。(正念--即观力强时,能除尽不善心,心清净将带动身清净,因身的质变是依赖心的作用。)  ...沙弥於1904年7月29日清晨三时,出生在古老缅甸王朝首都雪布(Shwebo)之西约哩路外谢昆村的一个小康家庭里。六岁时,被送到寺院受教育,当时的寺院不但提供心智课程,也提供世知课程,是出家人的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2453459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二)

    如何舍离、如何不再生起。  D 观:禅修者应正念正知于开悟、成正的七个要素~念觉、择法觉、精进觉、喜觉、轻安、定、舍觉~的特性、近因,同时要了了分明它们如何呈现、如何平衡。 ...行识四蕴都是心法。观五盖全部是心法。观六内处与六外处接触的觉受的心法。观是心法。观四圣谛、八圣道也是心法。可见观法念住就已包含了观身念住、观受念住和观心念住了。  佛陀亲自教导四念住,就是这么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564177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菩提分”,最基本的,就是所谓“”,(写黑板中),这是成就菩提的七个重要的步骤,或七个重要的内容,它是有次第的。日常的功课是“制诸根”,所以基本上心就非常宁静,往内收摄;然后他去树下、或安静的地方...看法,这是他的一个看法。   祝平次:刚刚提到,但听起来好像是很个人的,自利的,是自己内心的一些操作,那我们怎样利用它来互相帮助,或来改善这个社会?   蔡奇林:是佛陀整个教法里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学佛次第(下)

    因缘和合的,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。它也是八正道里的正勤、正精进,这里面有一个未生之善令生,它指的是四谛三十七道品里的,行善它必须做很广义的解释,不能光指雪中送炭才是行善。  正念  我们简单地解释...比较单纯的自净其意的去理解,你理解自己、对方、社会、自然。我们由四念处回到刚刚讲的,未生之善令生的善。透过的念觉这样的练习,观照身、受、心、法,你比较能够知道什么是善的,什么是恶的,什么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952969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中佛陀对病苦的教示之研究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【中文关键字】疾病|疗愈|增上信学|正念|正知|四念处||无我   【英文关键字】illness|...痛而痊愈;二、对佛陀身边的大弟子们,如已证悟的大迦叶、目睷连,直接提示修习的操作,而熟练四念处者如阿那律则修习四念处;三、对已修学佛法一段时日但尚未证得的学地比丘,则教导他们如实观察五蕴无常、...

    陈丽彬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90287369.html
  • 龙树菩萨亲友书讲记(十九)

    无上殊胜的菩提心! 丑二(实修因之道谛)分二:一、宣说见道;二、宣说修道。 寅一(宣说见道)分二:一、宣说道之本体;二、宣说别相与寂止相联甚深智慧瑜伽。 卯一、宣说道之本体: 下面讲的是见道,即见道时有什么样的功德与智慧。 正念择法及精进,心喜轻安及等持, 等舍此谓觉,证得涅槃之善资。 修行人在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积累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讲

    |亲友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4304637714.html
  • 修读佛典心得

    ,红尘世俗的一股清流,净化人心,涤荡凡情,教人解脱烦恼。   说到哲学,佛法有“三法印”、“四圣谛”、三十七道品的“四念住”、“四正断”、“四神是”、“五根”、“五力”、“”、“八正道”等,...,实无一宗教可与之媲美。   觉者的果位,层次分明,井然有条。修声闻乘的,证阿罗汉;修十二因缘的,得辟佛;修菩萨乘的,证佛位。何以故?此乃菩提,涅槃的圆融妙果,经典中皆有详细叙述。   至于“...

    张嘉裕

    |心得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0756008412.html
  • 四谛

    无始以来,由贪嗔痴等烦恼,造积善恶业因,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。  灭谛:又名尽谛,灭谓灭二十五有,寂灭涅槃,尽三界结业烦恼,永无生死患累。  道谛: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,总有科:一、四念处,二、四正断或四正勤,三、四神足或四如意足,四、五根,五、五力,六、菩提分,、八圣道或八正道。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。  四谛有两重因果,苦为果,集是因,由苦集二谛成为世间生死因果;灭是果,道是因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839808.html
  • 安般念简介

    这种良性循环维持下去。渐渐地就会熟练,心会随着愈来愈微细的气息而变得愈来愈平静,定力也会愈来愈深。  修行每一种法门都要平衡五根与,修行安般念当然不例外。五根当中,信根与慧根必须平衡,精进根与定...的正念持续愈久,定力就愈深,这时必须继续保持适度的精进,使正念相续不断,如此五根就能达到平衡。  要如何平衡呢?可分为相对立的两组:择法、精进、喜这三是一组;轻安、定、舍这三是另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549296.html